來源:本發科技 瀏覽人數:523 次更新時間:2024.04.09
手工紡織時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祖先們就已掌握了簡單的編織技術,他們使用木架或木樁排絲制作經面,以手指或骨針挑經織緯,即“手經指掛,成猶綢羅”的原始織造方法。
機械編織時期:
1589年,英國牧師威廉·李設計了第一臺手動腳踏式襪子編織機,這是編織機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11年編織機開始進入中國,當時由浙江海門天主教堂的傳教士帶來20臺橫機,編織供教堂內部使用的粗支棉紗織物。
1916年這種編織機開始在中國市場上出現。
1921年中國開始自己制造橫機,但由于技術落后、設備簡陋,發展一直十分緩慢。
19世紀初,英國的達烏森德對這種編織機進行了改進,發明了不使用沉降片的舌針。在舌針頭部有一個像鱷魚嘴形的能張合的部件,它能夠出色地完成模仿人手指的編織動作,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日本開始研制和生產家用編織機。當時主要使用手工撥針型編織機,直到1976年才開始出現各種紋板式提花編織機,1977年出現了電子提花編織機。之后,又有人設計出可以折疊的編織機以及全塑型編織機等各種類型的編織機。